第(2/3)页 话说到这个份上,李助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,不再有任何避讳,直说大逆不道之词。 而袁术。也已被皇帝梦冲昏了头脑,说起当今皇帝,也是直言不讳。 “那董卓或是吕布,真的敢对小皇帝下毒手?” 李助道:“他们不敢。” 袁术失望。 皇帝刘协不会死,只能另寻它策。“那其二呢?” “其二。便是再有如董卓一般的乱臣贼子出现,挟持小皇帝及百官。那时,则天下再次大乱,袁公可趁机行胸中大志。” 袁术还是不甚满意。“可是,长安城里,董卓的势力太大。那吕布只有匹夫之勇,怕是难以取董卓而代之。” 李助笑了。 他想看到的,就是袁术素手无策。如此,才能尽显他李助的谋略,才能加重袁术对他的依赖。 “袁公所言不错。正因此。我们必须主动行事!” “啊?!”袁术一惊。“难不成,要派人去动手?” 派人刺杀刘协,袁术不是没想过。可是,这太疯狂了。一旦事情败露,不仅会引来天下诸侯共讨,甚至连属下将士,也会有人背叛。毕竟,现在还是大汉的天下。 “欸。”李助又笑了。笑得很得意,很自信。“行刺暗杀,人所不齿。李某怎会给袁公谋划如此低劣之策?” 李助的自信。让袁术看到了希望。他知道李助一定有了高明的主意,赶紧起身,整理衣衫,郑重一礼:“请问李先生良策。” 李助吊足了袁术的胃口。终于说出了他的阴谋。 “只要小皇帝留在长安,我们便无能为力,亦无主动可言。但是,只要设法使小皇帝离开长安,则事情便可尽在袁公掌握。” 袁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 李助继续道:“小皇帝离开长安,出了潼关。只有两种归宿。一是被某路诸侯,以勤王之名接去。如此,袁公便可带头声讨。以袁公之威望,天下必一呼百应。不过,这只是下策。” “哦?” 这只是下策? 那上策一定更好! 袁术兴奋了。 “袁公啊,小皇帝一出潼关,便进入弘农。弘农,纷乱混杂之地。”李助故意停顿了一会,阴险地笑道:“小皇帝进了弘农,谁能保证不出意外?别人不说,便是那白波军里,流贼盗寇混杂,说不准,就有人做出什么事来。嘿嘿嘿……” 第(2/3)页